2014
10/24
18:03
你的位置:首页 > 营养饮食 > 国医大师忧心中医人才培养:连常用方都写不出来健康卫生频道

国医大师忧心中医人才培养:连常用方都写不出来健康卫生频道

发布时间:2014-10-24 18:03:29
人民网北京10月24日电(王宇鹏)“现在一些中医不仅面对病人说不来中医话了,对病治疗干脆就开西药了。”全国首届国医大师,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郭子光感慨,“我帮其他导师带过一些研究生临床实习,深感其基本功

人民网北京10月24日电(王宇鹏)“现在一些中医不仅面对病人说不来中医话了,对病治疗干脆就开西药了。”全国首届国医大师,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郭子光感慨,“我帮其他导师带过一些研究生临床实习,深感其基本功普遍较差,一些常用方都写不出来,更谈不上背诵、理解典籍中的重要条文了。长此以往,真正中医只有残存于民间小诊所和大药房开设的诊室内,而这些坐堂医生群体良莠混杂,前景堪忧。”

在23日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召开的“首届中医药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上,业界专家表示,中医药要在新形势下抓住机遇,人才培养是关键问题。

会上,郭子光建议,中医院校的教学、临床坚持以中医为主,对在校学生加强基本功训练,搞中医四、六级考试;举办一年制(半年理论学习,半年临床)西医学习中医班,结业者才给予中药处方权;晋升中医职称进行中医临床能力现场考核打分,占二分之一比重,其他科研、论文、成果占二分之一比重。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刘敏如在梳理总结已故著名中医药发展问题研究专家侯占元的理论研究时提出,目前中医队伍的人才知识结构明显出现了单一化倾向,中医院校的许多学生古代文史哲学的基础知识薄弱,古籍阅读能力有限,对于中医独特的认识论和方**知识更是贫乏,成为中医队伍面对其他学科时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之一。

她进一步引用侯占元的观点提出建议,未来的中医人才除全面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外,还应当分别注重具备文史哲或现代科学。除人才结构的问题外,中医人才来源也不应该单一化,建议实行以中医院校教育为中心的包括函授、夜大、带徒和自学成才相结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制。“几条腿走路,才能不致出现后继乏人。”

“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桑滨生表示,针对中医从业人员基础理论功底不深、辩证论治能力不强等问题,要在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等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培养,增强中医从业人员的中医临床诊疗能力,提高防治疾病的水平。他提出人才提升战略,未来要培养出高层次研究型和临床实用型人才。

创建于1956年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培养过众多中医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也为县级以下医疗单位长期培养和输送临床应用人才。校长梁繁荣介绍,该校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列为重要计划,其中包括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即探索长学制教育模式,力争开办中医学九年制本、硕、博连读;深化考试评价改革,开展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考分离试点工作;坚持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和“定制式”应用人才培养,为基层输送医生资源等。

原标题:国医大师忧心中医人才培养:连常用方都写不出来健康卫生频道

关键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admin#30bags.com (#换成@)。

可能感兴趣文章

我的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