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2/02
18:14
你的位置:首页 > 两性健康 > “走西口”文化造就的药酒卫生频道

“走西口”文化造就的药酒卫生频道

发布时间:2013-12-02 18:14:32
日前,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将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行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其中,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也被列为主要任务之一,《意见》要求“

日前,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将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行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其中,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也被列为主要任务之一,《意见》要求“推广科学规范的中医保健知识及产品,培育一批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中医药等重点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药酒,作为一种古老的治病养生之法,流传千年,功效显著,但时至今日仍未被公众所熟知。为了揭开药酒的神秘面纱,传播传统中医药文化,践行国家提振健康服务业的文件精神,人民**别策划了远赴内蒙古凉城之行,我们带着探究的态度,将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您呈现一个药酒产品承载的历史、实际的功效,以及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走西口是我国古代晋商发家致富的重要商路,更是华夏文明交融的文化之路。“走西口”最早始于明代中期,来往口外的主要是商人和垦荒耕种的迁居百姓,而到康熙年间最为鼎盛。据史料记载,当时走西口的路线有多条,而西出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的“杀虎口”是晋商至塞外的主要路线。

晋商在“走西口”中不仅发家致了富,更重要的是将这时期内地的语言、文化教育、民间戏曲、农耕技术、民俗传统、各种手工制作技艺等晋文化传播到塞外,大大促进了蒙汉民族的融合和医药文化的发展。鸿茅药酒就是“走西口”时期的产物,山西名医王吉天是“走西口”大军中的代表人物。

《凉城县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清乾隆四年(1739年),县境厂汉营始生产鸿茅酒,由山西榆次王家铺中医王吉天配制,内含69味中药材。该酒有祛风保温、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之功效”。县志中所提到的王吉天正是鸿茅的肇始之祖。

王吉天在清康熙年间出生于山西榆次王家堡(今晋中市榆次区张庆乡)的一个世医之家。自幼即秉庭训,攻读诗书医经和家传医案,精研中医中药多年。清雍正年间起旅蒙经商,在榆次、太原、包头等地开有票号和商号。在往返口外经商途中,王吉天逐渐被厂汉营秀美的山水和遍地的药材资源所吸引,遂于乾隆初年举家迁居于此,并开设隆盛荣作坊,经营粮油、烧酒生意。

当时边塞之地苦寒,蒙汉群众缺医少药,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百姓多风湿顽疾,常年痛苦不堪。本为精通医道的中医,王吉天悯念于此,结合蒙藏医学精髓,研制出很多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的专方,一药治一症,屡有奇效。然而,大多病人不是只有一种病,而是病机丛杂,多病一身,单一方剂药功效甚微,看着求医未果的患者,王吉天立志精研大方。

终于,在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王吉天在熟谙中医中药的基础上结合自家医学积累,从数千单方中并出一剂大方,以人参、肉桂、豆蔻、红花、肉苁蓉、沉香、川芎等六十余味药材为组方,入当地著名的鸿茅古酒,加赤糖、冰糖、红曲等辅料,经“选药、炮制、另煎、鼎合、封坛、泉浸、地养、茅缩”八步工艺流程,始成一剂传世名药——“鸿茅药酒”。据记载,当年隆盛荣的雇工但凡有风湿关节痛、筋骨疼痛、脾胃虚寒时,每天喝上三五盅鸿茅药酒,经过十天半月就可痊愈。鸿茅药酒由此声名远播,一传十,十传百,顾客盈门,隆盛荣也以前店后坊的形式开始生产销售鸿茅药酒。

鸿茅药酒从创制之日始,就因口感好、功效佳而倍受民间推崇。据当地人相传,鸿茅药酒的疗效颇为神奇,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把它视为珍品,蒙语将它称为“力敌希地泰”,意思是“神力之酒”。此后的几十年间,通过往来的“走西口”客商贩运推销,鸿茅药酒的名声越来越响,并成为了驰名山西、内外蒙古、河北的名产,销售初具规模。

鸿茅药酒的美名除了在民间播撒趋广,渐渐地也传入了宫闱之中。据记载,到王氏第五代传人掌柜时的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当时道光皇帝正因内忧外患而卧病在床,大同府官员将鸿茅药酒敬献朝廷,太医苛审鸿茅药酒组方后联名上荐。道光帝饮毕,脾调胃和。病消神振后大悦,遂赐鸿茅入宫,鸿茅药酒也因此成为宫廷贡酒,这也成就了鸿茅药酒在中国古代十大贡酒中成为唯一药用贡酒的美名。鸿茅药酒的身价更是因此倍增。(李景仁)

原标题:“走西口”文化造就的药酒卫生频道

关键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admin#30bags.com (#换成@)。

可能感兴趣文章

我的浏览记录